
立夏者,孟夏之节也。
“立” 之义,与立春相通;“夏”者,假也,言万物至此皆长大矣。
初候,蝼蝈鸣。蝼蝈,穴居于土,好夜行,俗呼为土狗,又名蝼蛄、石鼠、螜。二候,蚯蚓出。蚯蚓即地龙,一曰曲蟺。向因阴凝而蜷,今逢阳盛而伸,遂见于野。三候,王瓜生。王瓜广布平野宅垣之间,叶类栝楼、乌药,浑圆无裂,覆毛如刺。孟夏之月,黄花绽放,果若弹丸,初青终赤。
立夏,作为夏季的首个节气,
不仅意味着气温升高、雷雨增多,
更标志着大自然进入了万物繁茂的生长阶段。
在这阳气渐盛的时节,
中医药蕴含着独特的养生智慧,
助我们顺应天时,保持身心和谐。
立夏・传统习俗
斗蛋: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冷水浸泡后装入丝网袋挂孩子颈上。孩子们分组游戏,用蛋尖或圆端相斗,破者输,胜者为“蛋王”,寓意夏日健康强壮。这一活动既带来欢乐,也传承节气文化。

立夏秤人:村口挂大木秤,秤钩悬凳,众人轮流称重。司秤人边打秤花边念吉利话:老人称“八十七,活到九十一”;姑娘称“一百零五斤,状元有缘”;小孩称“二十三,将来做官”。此俗提醒夏季注意体重,也寄托健康长寿的祝福。

立夏・诗词歌赋
古人笔下的立夏,有暖风初长的温柔,有绿荫渐浓的诗意,
也有对时光流转的淡淡感怀,
让我们跟随这些古诗,触摸千年前的夏日气息。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 陆游《立夏》
「绿阴铺野换新光,薰风初昼长。小荷贴水点横塘,蝶衣晒粉忙。」
—— 张大烈《阮郎归·立夏》
立夏・时令中药
在这阳气渐盛、暑湿之气初现的时节,养生保健显得尤为重要。中医认为,顺应节气特点,合理运用中药,能帮助我们安然度夏,保持健康活力。
荷叶 味苦、涩,性平。归肝、脾、胃经。清热解暑、升发清阳、散瘀止血、降脂化浊。
此物乃莲叶,亭亭出水,秉清轻之气,故能载药上行,治头面风热;其性平而涩,可敛浮越之火,使气血归经。上则止吐血衄血,下则疗崩漏下痢,中能升举清阳以治脱肛。盖其质轻上扬,味苦降泄,一物而备升降之能,故暑热可清,瘀滞能散,浊脂得化。久服令人体清气爽,如临水畔凉风。

薏苡仁 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此物乃谷类之属,夏长秋收,得土气之厚,禀金性之清,故可舒筋缓急。盖阳明主润宗筋,筋得濡养,则拘挛自伸;金土相生,风熄湿化,故治久痹。肺主气而司肃降,薏苡仁质轻味淡,能引湿热下行,故《本经》谓其"下气益气"。久服轻身者,亦以其渗湿健脾,使浊阴得降,清阳自升耳。

立夏・养生膳食
根据中医养生理论,立夏饮食应注重平衡阴阳、健脾养肝、清淡温和。
以下是一些适合立夏时节食用的菜品建议:
l四神养心粥:茯苓、芡实、莲子、山药与大米熬煮,至粥浓稠,清香滋补。
l荷叶莲子粉蒸肉:五花肉拌米粉,莲子铺荷叶上,蒸熟,荷叶清香渗入肉中。
l百合莲子银耳羹:银耳泡发煮出胶,加百合、莲子、冰糖熬至浓稠,清甜润口。
文字|苗航星、张译恬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审核|董真祎、黄火强、李林森、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