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药学院科研团队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机制上取得新进展
发布日期:2025-03-25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中药科技创新,聚焦重大慢病等临床需求,研制一批临床疗效突出的中药创新药。




近年来民族医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的独特优势愈发凸显。2型糖尿病T2DM作为一种高发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中央民族大学药学院民族医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庞宗然李树春团队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民族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在该领域具有扎实的学术积累。

该团队在药理学专业期刊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上发表了题为PuRenDan alleviat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symptoms by modulating the gut microbiota and its metabolites的最新成果。中药菩人丹PRD由苦瓜、人参、丹参、葛根和首乌五味药物组成。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PRD可以降低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水平,增强胰腺血流,改善胰岛β细胞结构与功能。然而,其治疗T2DM的主要机制尚不清楚。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发现PRD治疗后大鼠血糖水平显著下降,同时有效改善了血脂异常、胰岛抵抗和炎症反应。通过宏基因组分析,研究者发现菩人丹显著改善了肠道微生物的丰度,改变了多种微生物的含量。进一步分析表明,与PRD治疗关系最密切的物种包括P.sp 10 (H)Pa. sp SN4 等。KEGG分析显示,PRD组的脂肪代谢、转运和分解代谢显著富集,而糖尿病组富集氨基酸代谢。此外,采用基于UHPLC - Q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者发现PRD降低了包括苯甲酸、胆酸等在内的29种代谢产物的水平。

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厚壁菌门的黄色链球菌R.flavefaciens和来自拟杆菌门的A.indistinctus在与PRD结合时,通过影响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途径中泛酰胺酸和L-半胱氨酸对T2DM产生潜在作用,改善了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血脂水平、胰岛素抵抗和炎症。

李树春老师认为,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变化在慢性病发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肠道菌群越来越成为疾病和药物干预机制研究的新靶标。特别是当健康中国2030的指针指向慢性病防控,肠道菌群这个第二基因组正在成为新的战略要地。庞宗然教授提到,代谢性疾病及并发症的发生涉及土壤种子理论,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胰腺微循环是T2DM治疗的核心,提升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数量和质量,是T2DM治疗的关键。未来在T2DM及其并发症的防控中,是值得关注的两个重要环节。

此次研究成果从微生物群与其代谢产物之间相关性角度为T2DM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表明基于肠道微生物群的 T2DM个体化治疗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也提示了从肠道微生物的角度探讨中医药的治疗机制,可能为中医药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来源丨中国政府网  庞宗然和李树春团队

排版丨秦阿娜

审核丨董真祎 唐丽 秦阿娜



上一条:药学院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首场活动
下一条:“药“学两会丨AI赋能药物研发——王昊教授团队智能药物研发探索


关闭